王传银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评论文章
问渠哪得清如许---鲍山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传银人物画赏析

 初识王传银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刚毕业不久的我陪同远道朋友慕鲍子之名、前往济南东郊济刚旁边的鲍山访古。   鲍山因鲍叔牙而得名。当年、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相,叔牙辞谢,保举管仲。后经管仲改革,齐国终成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之名言使鲍叔牙成为世人称道的“知己”典范,我们说到人之相知时多以“管鲍”誉称以示相识的深度和真切。鲍叔牙死后,葬于鲍山脚下,后人为纪念其贤能公德,便把此山称为“鲍山”。高不过百米的鲍山却极其优美秀丽,风光迷人。历代文人骚客多有吟咏。宋代曾巩《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道人心是矛戟,山前哪得叔牙城。当时,我们一行观景品诗,心情颇佳,谈兴亦浓,从友人的谈话中闻之鲍山脚下还有一名在当今颇有名气的画家,不仅画画的好,学识修养也高,更兼人品好,在友人的引荐下便认识了王传银。他为人坦诚直率,反映敏锐,思想深邃,洞察深厚,我们一见如故。   多年来,王传银远离红尘世事的烦扰,固守寻常、中正、平和的心境,在繁华的泉城边缘,营造着纯净淡远的氛围,读书补艺,作画养气,执着潜心地在...

当代现实精神与新世纪中国画人文特征

如果说时尚青年的形象塑造所揭示的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先锋性,那么对于城市建设者的描绘则显示了城市文化的另一个方面。画展中有诸多表现农民工形象的作品,比如王传银的《还有一段路》、《艰辛之路》等,一方面表现了农民进城打工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他们心理状态的捕捉。这些作品即使表现农民,也不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那样单纯地表现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而更多的是表现农民与城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比如《山那边的孩子》描绘的是坐在山头眺望山外的小孩形象,作品通过对儿童体态与神情的刻画,表现了这些农民的儿子对于山村以外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所谓“山外客”,更确切地说,是连接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纽带。在表现当代人物形象上,还有许多作品描绘了当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形象。如王传银的《岸边惠风》等,这些作品大多从民俗风情的当代意识上发掘本土文化的审美意蕴,凸显当代艺术语言中深厚的民族个性。尚辉于2007年10月写于北京

Processed in 0.231(s)   19 queries